- 1
猛火爆炒还能不跑烟?方太新一代X系列油烟机超越所想
2025-05-15 14:20:46 - 2
不想洗就不用洗!九阳免手洗古法豆浆机K7 Pro评测
2025-05-15 14:20:46 - 3
空调走出国潮风?新中式家装就选格力·国风空调
2025-05-15 14:20:46 - 4
打造复古美学好物 格力摩登π空调定义时尚新浪潮
2025-05-15 14:20:46 - 5
勤耕不辍引领洗碗机品质升级 博西家电不断革新消费者厨房清洁体验
2025-05-15 14:20:46
在环境电器市场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的当下,追觅科技携一款定价高端的全能空气净化器高调入场,引发广泛关注。官方消息称,这款搭载“双风道气流调控技术”“AI环境感知功能”等创新科技的产品,不仅能实现“15分钟实现100立方米的全屋空气净化”,更瞄准了高端家庭对健康、美学与智能化的复合需求。追觅为何在此时入局?又是如何规划未来的市场?近日,追觅空净业务负责人何兴伟与市场负责人张纬接受了环球家电网记者采访,详解技术突破逻辑、市场推广策略,以及追觅对空气净化器行业的颠覆性思考。
回归用户需求本身,以硬核创新打破行业发展瓶颈
用户需求,既是追觅入局空气净化器市场的初心,也是其技术创新的底层逻辑。“追觅有义务让更多人呼吸到高质量的干净空气”,在谈到进入空气净化器市场的动力时,市场负责人张纬表示,当前,空气质量不达标一经成为全球性问题,而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呼吸健康则已经成为了刚性诉求。满足消费者的品质需求,既是追觅的企业责任,也是市场给予的全新机遇。“把整个行业推到新的环境和空气浪潮中,这件事大有可为。”
正是基于这样的初衷,追觅空气净化器的技术革新也是围绕消费者的实际使用痛点进行。以此次最受关注的双风道气流调控技术为例,何兴伟告诉记者,该项技术是追觅历经两年原创的技术,凝聚着公司顶尖工程师的心血,其直击空气净化器只能“贴着”用的痛点。搭载该技术的空气净化器产品,支持长距射流送风帮助带动全屋空气循环,大风量释放洁净空气,可以实现15分钟实现100立方米的全屋空气净化,为用户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家庭空气净化。
远距离送风之外,追觅空气净化器还实现了风随人动,完成了空气净化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何兴伟介绍说,空气净化的过程中,人是核心,而让人在第一时间呼吸到新鲜空气,就是企业需要在技术上攻克的,因为机器是不动的,而人是随时需要活动的。为此,追觅将汽车行业才会用到的毫米波雷达用到了空气净化器产品上,人在走动时,机器会自动扫描位置,确保新鲜空气第一时间输送到用户的面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新鲜空气“追”人,让用户更具“人用净化器”的实感。
“追觅的空气净化器强调可以贴心净化,哪里有问题,机器就去到哪里”。张纬强调,以用户需求为核心, 一台好的净化器,不仅要有强大的净化能力,更要为用户的美好家居生活添砖加瓦。因此,追觅的空气净化器除了能净化,还有循环和冷暖功能,更符合用户新的家居艺术和家居美学追求。另外,针对宠物家庭特定的空气净化需求,追觅空气净化器还支持宠物模式,可以让人和宠物安心相处。
“我们做研发都是基于用户洞察之后做的”。在何兴伟看来,技术研发不是企业的选择题,不能替代用户做选择,消费者的需求才是企业研发应该发力的方向。追觅进入空气净化器领域,就是要加速行业技术迭代,让消费者尽快感受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美好。他坚信,以技术立足,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发展路径。据悉,追觅空净开售首月销售额已破千万,2024年目标直指15亿元,2027计划年实现70亿元目标。
拒绝价格内卷,以技术溢价重构市场
对于高定价质疑,张纬将其归因于“技术集成与复合功能”:6重净化系统、冷暖风循环、宠物模式及艺术化外观设计。她认为,价格对应的是价值。消费者不是在为硬件买单,而是在为“洁净空气+美学体验+情绪价值”的解决方案付费,是物超所值的。“没有任何一个行业,是由中低端的价格引领向上的,不断迭代的高端产品才能推动行业不断向上发展,最终,因为产业整体规模的扩大,实现整个行业成本的下降,最终让消费者受益。”
“追觅不会卷价格,而是在技术上做突破。”何兴伟坚定的告诉环球家电网记者。在他看来,中国品牌已经过了卷价格的阶段,中国品牌要走出去,被消费者认可,一定是做出更好的产品。好的产品必然有前沿技术的支撑,而对前沿技术的不断探索,就是追觅一直努力的方向。
在追觅的蓝图中,空气净化器仅是智能家居生态的起点。何兴伟透露,空气净化器未来可能会融合扫地机器人、加湿器、除湿机等功能,最终进化为“全场景家庭服务机器人”。“未来的家电不再是孤立工具,而是懂得与人互动、满足情感需求的‘家庭伙伴’。”
追觅的破局,映射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的典型路径——以饱和式研发投入攻克核心技术,用高端化定位打破“性价比”刻板印象。何兴伟对此信心十足:“全球小家电前十品牌中,中国目前仅占一席,就是追觅,排在第十位。但基于中国强大的制造链,实力远不止于。未来五年,这个数字至少会翻五倍,而技术一定是唯一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