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 热点
人物 | 观点
专题 | 活动
新品 | 抢鲜
视频 | 视角
评测 | 用研
智能家居 | 白色家电 | 生活电器 | 手机数码
健康家电 | 厨房电器 | 卫浴电器 | 影音娱乐
人物 | 观点 Viewpiont

态度 • 原创
热点专题更多 >

“第二十届中国家用电器创新成果发布盛典”在德国柏林成功召开

智创融合 浴时俱进:2024年热水器行业发展大会顺利召开

WechatIMG424.jpg

【2025年电冰箱行业发展大会】焦利敏分享关于智能电冰箱在AI时代的趋势

关键字:

冰箱发展大会

2025-07-15 11:07:48  

作者:    

来源: 环球家电网


7月10日,在AI浪潮奔涌与全球绿色转型交织的关键节点,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指导,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主办,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国家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佳合(浙江)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协办,中家智锐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环球家电网媒体支持的 “2025年电冰箱行业发展大会”于温州盛大启幕。会上,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高级主任工程师焦利敏分享关于智能电冰箱在AI时代的趋势。以下为文字实录:


大家可能我用了一个词:势能,这个是今天行业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叫势能,势能是两个含义,一个是名词,就是AI趋势下下我们怎么做电冰箱,第二个AI作为动词,怎么势能我们电冰箱,未来在哪些方面进行提高。我提“势能”查了很多资料,提出很多灵魂问题,以前我们做电冰箱更多考虑电冰箱+A电冰箱做智能电冰箱,我们该做什么,比如刚才我们讲的控温。这是我们主要目的吗?所以提出灵魂问题,我们买手机是看手机通讯功能还是通讯质量还是大家对比我的智能手机拍照功能很好,可能完全原来功能不是大家太关注的,认为你必须做到的,所以这里面提出来一个这样一个方向。就是我们现在在说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背后是具生和智能,可能我们电冰箱考虑两个方向,要么做具生,要么你做智能。所以,我们2015年开始我们认为 做智能,也就是电冰箱+AI。智能基础上我们经历了2015年-2025年经历了两个时代,第一个时代2015年到2019年的时候做IOT,物联网,产品能上网,上网情况有了App可以远程控温。然后在2022年ChatGPT出来以后,我们开始在考虑冰箱和环境的互动,我们在考虑,去年推出AI节能,推出语音控制。这些可能就是简单的从产品的控制角度来考虑,也有食材管理,但是我们食材仅仅用于识别,没有考虑过识别以后干什么。这是这样一个时代。

在2025年1月份,所有技术人员很痛苦,就是过去技术路线全部推翻,围绕AI我们AWE上展示什么,所以在Deepseek有一个核心功能就是MOE模型,MOE模型是把原来控制技术和专家的知识库二者结合起来,也就是我们广义知识库构建企业做垂直知识库,我们识别出来食材以后给用户提供营养的方案,前两天海尔推文就在说我们要做各种各样健康的饮食。比如我减肥餐,我的营养餐等等,可能往这个方向走。所以,在这个模型基础上我们今年2025年开始进入另外一个环节,我们开始做营养分析、健康知识、能源管理了,AI节能。但是这个AI节能就会考虑人机环。

在前面AI节能和现在AI节能有什么区别,我后面还有一个纯理论说一下这个方向,简单来讲从原来本机到人机环生活的细节。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我们原来简简单单人机交互从简单鉴别式,我把温度控制在26度或者18度方向,然后现在变成了意图式,也就是说我放入一个食材,根据这个食材给一个合适温度。然后,下一步人工智能行业做什么?做VLA,前两年我们不管做大语言模型还是视觉模型,做的是在原有数据下训练出来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实际应用中很容易被用户投诉智障,就是没有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比如保鲜,这一林年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我们去超市买的蔬菜,超市全部喷水的,喷水含湿量很大,如果在家里把水拿回去,静止一个小时放到冰箱里你的储藏时间很长,如果我们冰箱识别了,可能我进来以后先除湿再保湿,可能有这样过程,类似这样生活细节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左边考虑是具生,右边考虑智能,智能对应的是什么?具生对应功能,我们过去考虑保鲜功能,节能功能,智能时代更多考虑场景,我在家里使用冰箱过程中我有什么样的场景,这个场景颗粒度会很细,我买的菜能够喷水了,我第一个场景要除湿,第二场景才是控湿,是这样过程。现在从VL大模型时代进入VLA,就是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的过程,所以开始考虑具生,到了具生以后考虑智能家电大脑和我们人类大脑认知趋同,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考虑情感生活,和它交互,在这个交互过程中我们训练我们自己的产品的大脑。这样的情况下,其实最后我们是在考虑人机协同。

它的基本原理其实就是要围绕我们模仿人机协同,人机协同根本是什么?就是人和机之间用一个大脑,就是虚拟世界大家共用一个大脑认知是一样的,知识是一样的。现在智能最麻烦就是我们不管做冰箱具生控制还是做现在大模型训练,这些知识都是从互联网上DOWN下来,是可以描述的,可以通过语言视频描述的。但是人的认知在脑子里,认知是不可描述的,这是需要我们和大脑之间通过多次沟通达成一定的认知。所以这个过程中,我们最后认为人机协同第一个阶段:我们用冰箱的时候,每个用户不知道冰箱怎么设计的,我只要能用就行了;然后到人不知道,AI知道,也就是冰箱知道,你把东西方进去。它给你管就行了。最后我们觉得这样一个阶段不是我们人类所需要的,我们人类需要的是我放进一个食材,我想让它控制到什么温度以后能理解我,我不用告诉他就理解我,所以进入第二阶段,人知道,AI不知道,我们开始教它,大模型开始训练,各种各样数据训练,第三阶段人知道,AI也知道,双方变成我们期望伙伴关系,大家一个眼色,简单一句话理解你,进入这个阶段人机协同,达到高度一致,简单讲每个人有一个外挂,用这样以后外挂实现以后未来智能挖掘。这个过程我们分成三档,一档智能水平不如人类水平,就要我们教它或者它执行我们简单命令。第二个人类水平和机器水平一致的时候,这个时候互相之间达成默契,开始共同的有一些情感陪伴。到最后智能的水平可能超过人类的水平,这个时候我们有一些想法,通过智能新摸索,进行实践,甚至我们脑子里,想象中我未来干什么,通过AI搭建一个场景,这个场景下先帮我设计出来一个产品,我们再和产品沟通,这是我们认为整个AI这块一个整体的趋势,并且会很快。

这两天我们和高校了解,我们了解迫于经济压力,90%经济还是在工具这个阶段。其实现在一个大厂找助手阶段。我们认为未来工厂开始两极分化,要么你就是做工具,就像英伟达卖芯片,不做产品,要么做智能卖我软件,这个行业我们分析,比如手机,手机像富士康出现就是因为智能脱离了,我苹果手机设计完富士康设计,一个干智能的事,一个干具生的事。比如我们前面在分析,我们电视机行业,我们感受到电视机行业,前几位我们买到产品,其实有很多产品是贴牌的,我又查了很多信息:我发现贴牌的这些公司活得很好,今年上半年增长率大概20%,再往前走就近的洗衣机,你看双缸洗衣机几乎大厂不做,都是由小厂来贴牌。所以未来很有可能我们工厂会出现两极分化。一个做AI的,就是整个和用户心智逐渐达成一致,要么你做具生,做具生就把产品功能做到最强大,然后来贴牌企业给我智能控制的支持,可以支持它,就是具生支持智能。包括我们现在人形机器人也是两条技术路线,比较有名的宇树科技,它是从具生出生,现在北京那个大学银河通用是从智能出生。所以这两条技术路线都会可能存在。但是,我们交流过程中有一个很灵魂的问题,如果我们现在买产品看什么看品牌,未来通过AI以后,我们用了这个冰箱产品,我们在营养方面,在对冰箱认知方面,冰箱对你了解方面,已经达成一致。

当下一次换冰箱的时候,我很不愿意再换掉这个App,如果我们买了A品牌冰箱,已经用了10年,和它智能高度一致,很了解我的生活习惯,突然换成B需要重新开始训练,人就很难接受,未来很有可能智能控制一个人一辈子,你跟这这个产品用一辈子,因为软件始终是存在的个无非换硬件,这个产品变成执行器。这个讲了很多,意思就是我们对智能电冰箱认知,我们搞清楚我们分四个象限,你的企业要搞清楚我定位哪个象限,我在哪个象限发力。当然企业实力够了四个象限都可以发力,这个投入也是很大的。从智能角度讲,我们过去整个沉淀的更新是很慢的,你看近这么多年大家考虑节能健康。但是,进入智能时代,用一个词:指数级变化,2015年到2025年,我们10年了解一个产品,我们从2022年12月份ChatGPT出来以后快速切入Deepseek推理式,从鉴别式到意图式就是2年。未来我们认为到具生就是两三年时间,就是说整个智能发展很快,并且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我们做具生买的产品抄很容易,如果智能没有前期积累和训练可能很难。所以这就是智能这块的体感,去年整个行业很悲哀,今年开始Deepseek出来以后大家一片比较热。这两种情况更应该考虑企业的定位,我应该干啥。

这样一个事就是认为智能离我们很远,为什么智能这两年很热,就是历史上,科学上有一个周期的。比如说我们现在近两年工业革命,就是1769年瓦特发明蒸汽机,从蒸汽机到普遍使用用了60年。所以就是说1829年,1830年出现了机车。大家开始享受到了蒸汽机红利。这是整个从产品的发明到最后的使用60年,但是一旦成熟,到最后产品的批量上市,就是真正进入应用阶段10年周期,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冰箱行业,无氟行业10年,对开门冰箱行业从开始到最后发展10年,健康也是10年,10年这个行业技术完全整个行业进行了普及。这就是智能为什么这两年变化很快,一年一个概念,一年一个产品,一年一个新品,一年一个技术。这是大概一个过程。

有人形象举了一个例子,大家对比你的产品,我定义到哪个阶段。这是整个今年人工智能行业都在对比,我们的产品在哪个阶段。比如我们前面产品可能是供应阶段,对标人,神经网络,我们智能阶段从2012年开始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来了以后,我们开始从单一的控制开始考虑神经网络,但是这种神经网络可能是一层或者两层,到最后我们是把机器定义为机器人,人机共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就是无限挖掘空间,但是这种科学研究的范式文化发生了变化。以前更多考虑买一个冰箱过来拆解,现在可能是整个的研究模式是我们先根据用户的需求构建一个生活场景,在这个场景下冰箱应该发挥什么样功能,根据功能再开发产品。也就是说生活需求转化为信息场景,然后软件去实现,软件实现了以后,再来定义冰箱,这是整个科学范式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前期的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就是其实在1948年到1956年冰箱背后的控制这块,1948年分得很清楚,1948年《控制论》,就是所有的控制论就是这两本书。第一本《控制论》,第二个《人与人的用处》,它提出四个要素,信息、通讯、控制和反馈。就是它提出要求是我们整个冰箱的产品的控制策略是要根据环境的变化,根据人的需求来发生变化,但是由于人工智能发展速度比较慢。我们近些年做的事情把这个产品简单化了,把复杂系统变成简单系统,就是一个输入输出概念,所以现在做冰箱标准的时候拉回到这样概念。现在所有智能电冰箱这一版出来已经公示了,会定义L2、L各水平,如果我们产品本身基于器具类调控,可能就是L1水平;会考虑环境和人的存在等等,可能就是L2、L3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很清楚我们现在可以看我们很多大会讲的都是基于产品本身的功能主义,这个产品出来控制策略不变的,就是我们讲的控制逻辑。智能来了以后就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就是基于人和环境的变化,改变我们算法,改变我们策略。这样过程叫啥?我们讲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我们该怎么样变化。 

这个子线就是控制理论,我们近些年一直干的最简单的系统。然后控制论要求第二个方向就是智能方向,智能方向有一个三起三落。这是2012年开始交叉,这是因为出现神经网络。2017年开始趋于融合。这样情况下我们就在分区L0,就是过去产品控制逻辑不变,基于控制的,后面基于规则,基于学习和推理的,然后基于记忆和经验的,根据人的需求的基于知识的,然后基于情感的,人所想所得。我在想什么就执行。

这张图在1992年的时候钱学森提出复杂理论,这个复杂系统说明了我们下一步,如果我们考虑智能就要考虑的大的框架,比如机器体系的构成就是类似Deepseek等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把我们数据转化为知识,转化为信息,同时构建我们自己知识库,知识库包含我们个人营养库,运维知识库等等实现互动,专家系统就是人要往立宪输出我们期望的东西,智能要解决东西就是每个人个性化,最难解决的就是个性化的问题,这是简单构建了一个体系。我们原来考虑的产品,现在考虑家里围绕冰箱的智慧空间,围绕冰箱这样智慧空间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什么,我们应该搭建什么样的指示体系,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该怎么做,这样情况下,我去年举了一个例子,我们习惯把冰箱设18度,我现在考虑我买了奶酪以后,冰箱考虑我奶酪储存温度就是低于12度,自动控温,这就离不开持续的知识,有了知识以后才进行自动控制,过去是人卑微学习产品怎么使用,然后再用自己记忆,记住很多知识才能用这样产品,未来就是机器适应人,人做回人,原来做机器不理解我们,我们要屈服于机器,现在机器回到人,回到自然交互过程。

前面讲了例子,情况就是我这个人得了急性肠胃炎,我吃什么药,告诉冰箱以后,冰箱根据你现有的食材做一个评估你应该吃什么,第二个基于你过去的饮食偏好再做一次修正,第三个考虑当前的环境,是夏天还是春天,你要考虑降火还是去火。类似这些因素,给你一个大概的分析,给你一个早中餐建议。建议完之后要么有在线医生或者有你自己知识库,这里举例是根据在线医生考虑以前和在线医生的对话历史你上次吃了啥,上次得这个病什么时候。第二个考虑现在冰箱里产品再做分析。第三个维度考虑你吃什么和食材之间配合,它两个之间会不会有禁忌,通过这几个维度告诉你冰箱里哪些东西能吃哪些不能吃,第二个根据疾病要求,再根据药物吃了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样的情况下,再根据你当前的季节,你要忌口是什么,或者你的病状态给出一个最终的建议。根据这个建议以后可能冰箱联动了,开始给你做一些食材烹饪或者推荐一些菜谱。大概就是这样的过程。所以这样情况下我们发现我们做智能是从过去功能到场景之后,场景是三维的,我们过去只考虑功能,功能是一维的!一维就是简单系统只要说这个冰箱,我输出一个逻辑,我放入一个食材,它应该多少度就设置多少度了,这是基于逻辑的。

智能可能就是要考虑你这个产品宽度,我们一般讲算法能力,我现在冰箱出厂之前只教会识别一百种食材,现在大多宣称是100或者110种食材,当我有120种食材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自动归类,属于什么类型食材,我应该给它什么相应温度,这是宽度算法能力或者可以叫拓展性。第二个强度,就是会考虑你是基于规则、基于逻辑还是基于不断学习的,还是要考虑人的喜好,一些记忆,会根据这个角度来分。再就是从能力角度,这个是我们传统的所说的功能,所以整个会从功能的一个维度提高到宽度、强度、和功能三个维度来考虑产品。这个国标今年肯定发布,现在已经公示结束了,马上审定! 这就是智能和前面不管从控制论角度还是从产品人工智能对我们赋能角度,会做一些大概方向上的定义。

简单给大家汇报一下智能的想法,可能和现在在座的90%的工作不太重合的地方,但是我们在行业交流中,行业期望我们对未来3-5年有一个得计规划,大家按照规划往前走,就像自动驾驶汽车一样,2019年发布版本,是L1到L5。但现在水平基本上是L2,L3很少,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标准引领期望现在产品做到L2、L3。未来L4是什么,L5是什么,做个定义,我们刚刚做了空调很具体的智能分级标准,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理论把整个标准给行业建立理论体系,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北京中家智锐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747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