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导购行情

世界领先水净化品牌Bluewater带来“零生活”秘籍

关键字:

2017-02-13 15:53:36        作者:       来源:环球家电网
核心提示:万物苏萌山水醒,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意萌动的时节,不要小看一杯“纯水”的力量,最纯粹的“零生活”始于一杯极净的Bluewater纯水····


万物苏萌山水醒,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意萌动的时节,不要小看一杯“纯水”的力量,最纯粹的“零生活”始于一杯极净的Bluewater纯水。来自瑞典的世界领先水净化品牌——Bluewater编写了还原“零生活”的秘籍,告诉你《一日之计在于“水”》的健康奥义。

图片.png

Bluewater专利“卓越渗透技术SuperiorOsmosisTM”技术确保可去除自来水中99%的有害致病菌、化学污染物和有毒重金属,还原出“零污染”的纯净水。聪明的喝水方法,结合Bluewater小贴士,立春立新,给你一个始于“零”的健康年。

 

毒素清“零”,每天给身体做个SPA

经过一整夜的睡眠,人体内在睡眠的时候损失了水份,需要补水,所以在起床后喝一杯温热的纯水,可帮助肾脏及肝脏解毒。将一杯150cc左右的温热的纯水,花五到十分钟慢慢喝下去,这样能起到温暖胃肠,促进整体新陈代谢的效果。而且,温热的纯水,能冲洗掉体内的老旧废物,清净肠道,帮助促进肠道排泄,让毒素清“零”。

 

精神清“零”,最好的身心灵补给

冥想是瑜伽中最珍贵的一项技法,是实现入定的途径,把心、意、灵完全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通过瑜伽冥想集中注意力,排除外在的干扰,转向内心世界,体会久违的宁静和安详!在冥想时在室内进行精油熏香,在纯水中添加精油并进行加热,会使散发出的香味更纯正;在冥想后及时补充一杯纯水萃取的花果茶,内心会更加放松和愉悦。让你去除所有繁复杂念,精神清“零”。

 

装备清“零”,最纯的水置于可循环的瑞典手作玻璃瓶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繁重,不少人会在下班后选择用运动来缓解疲惫感。当然,运动前后及运动中需要适当的补充水分,特别是在做大运动量、对抗性强的运动后,建议补充纯净水、或在纯水中加些食盐,补充体内由于大量出汗而流失的钠离子。

Bluewater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除了致力于为大家提供最纯净的水外,反对使用塑料等不可降解的材料。为了鼓励大家减少使用塑料包装的饮料,特地推出Bluewater玻璃水瓶,造型简约流畅极富设计感,大小正好可以被握在手里,方便携带;所有玻璃水瓶都是瑞典手工制造,选用加厚玻璃材质,令使用更加安全。

图片.png

 

关于Bluewater:

Bluewater品牌创建于2013年,Bluewater净水器的专利技术来源自瑞典,用心创新,旨在让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权利饮用自然、没有细菌、没有有毒金属、农药和化学残留的水。SuperiorOsmosisTM技术可将自来水转变成清洁、健康的饮用水,Bluewater的第二代反渗透解决方案有助于去除自来水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几乎所有已知污染物。

Bluewater,不仅仅是售卖有吸引力且高效的水处理产品,而是正在引领新一代健康幸福的生活方式。

Bluewater品牌创始人兼CEO,瑞典企业家 Bengt Rittri,他始终认为每个地球上的居民都有获得最纯净饮用水的权利,鉴于这样的初衷和动力,他便有了想要创造一个在全球市场都会收到好评的水净化产品品牌。

cn.bluewatergroup.com

 

卓越的第二代反渗透解决方案Bluewater SuperiorOsmosisTM ,内芯强大,功效卓越

反渗透能在净化过程中出去几乎所有的污染物,包括微生物、农药、重金属和毒素,留下更安全、更纯的水,被广泛认为是净化水最有效的方法。

反渗透技术迫使未经处理的水通过半透过滤器或过滤膜来净化水。过滤膜阻止化学和其他污染物,以及不良气味和口味。

传统上,反渗透净水器的一个缺点是其经常使用更多的水,要确保净化后的水直接来自主管道,传统反渗透净水器会冲走比供饮用的水更多的污染物。

Blueair SuperiorOsmosisTM膜仅有0.0001微米(人类头发的1/50),能捕获小至0.0001微米的颗粒,专利SuperiorOsmosisTM系统不断将有害污染物从过滤膜表面清除,将纯净水直接送至水龙头,不再需要储水罐,确保经过滤的自来水更健康、更美味。

SuperiorOsmosisTM的益处包括:


  

l   经济型循环水系统

l   废水率极低

l   直接流动,无需储水罐

l   高容量

l   高洁净水输送率

l   高级过滤水平

l   能耗低

l   维护成本低

l   紧凑型设计

l   清洁苦碱水


 

0
发表评论
更多热评文章

(1 条评论)

(1 条评论)

(1 条评论)

(5 条评论)

(2 条评论)

(2 条评论)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747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