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导购行情

你知道互联网电视如何玩用户才买单吗?

关键字:

互联网电视乐视
2017-03-10 15:28:03        作者:       来源:环球家电网
核心提示:伴随智能电视硬件性能的提升,以及智能电视用户的日益增多,大屏互联网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互联网电视也呈现出与传统电视机完全不同的产品形态,开始兼具“电视机硬件+大屏互联网+媒体”等多重属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乐视电视。

1.jpg

 

 

伴随智能电视硬件性能的提升,以及智能电视用户的日益增多,大屏互联网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互联网电视也呈现出与传统电视机完全不同的产品形态,开始兼具“电视机硬件+大屏互联网+媒体”等多重属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乐视电视。

 

智能互联网发展到今天,除了硬件本身外,作为大屏互联网提供平台的身份属性越发明显,所以,对于各电视厂商而言,除了销量的比拼外,大屏运营也逐渐被重视起来。那么,互联网电视应该如何玩才能俘获用户芳心?

 

硬件是第一关卡  绕不开的“美、快、音乐厅、电影院、流畅操作”

 

对于一个要成功俘获用户芳心的互联网电视企业来说,必须兼具“极致硬件”与“丰富互联网服务”的双重功能,其中极致硬件是基础,是电视流畅接入互联网的保障,是提供后续服务的前提,是吸引用户的首要利器,而丰富的互联网服务则是灵魂,这就是苹果一样,用户购买的不仅仅是互联网服务,更是时尚、前卫的科技产品。

 

从行业情况看,互联网智能电视的发展越发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越发艺术品化的外观设计、超薄、顶级的音质与画质、更符合用户体验的操作系统、更快的上网体验。这也成为了智能电视厂商们比拼的重点。

 

换做简单的语言概括,那就是“美、快、音乐厅、电影院、流畅操作”。

 

硬件是俘获用户芳心的第一道关卡,如果谁能打造出具备这几个属性的电视,谁就会成为市场的赢家。

 

服务是灵魂  大屏内容运营如何玩? 

 

有人说,内容服务是互联网智能电视的灵魂。那么如何才能给智能电视赋予一个高贵的灵魂,赢得用户的尊重呢?

 

目前优质影视剧、节目等版权基本分散在电视台、视频网站、几大制作公司的手中,同时智能电视厂商需要与互联网电视牌照方合作,才可以开展互联网电视内容业务,而各牌照方侧重的资源的情况又各不相同,迫于各方复杂的关系,导致了目前互联网电视呈现内容杂、体验差的状况。

 

面对这些问题,乐视大屏推出了开放内容建设,探索全新模式,算是目前在大屏互联网内容建设上最有建树的厂商。

 

一方面,打破自家体系资源局限,联合各内容方搭建丰富多样的内容服务;其次,在符合管控标准下,为这些内容做了统一的“桌面化”“标签化”处理,内容即桌面,从而可以为用户提供统一极致的体验,用户不再需要频繁更换APP,只要购买一个会员即可全平台使用。

 

笔者认为,经过近几年用户习惯的培养,已然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钱去买正版的影视剧内容,一方面内容品质有保障,另外大家不用浪费时间去找盗版的,版权分销的toC时代已逐渐到来。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谁能整合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便捷使用的内容产品,用户买单的可能性很大。

 

广告是粘合剂  如何讨喜用户?

 

对于电视台、视频网站来说,广告产品的发明无疑是他们得以生存的根本,但也被人们戏称为厕所时间。那么大屏互联网平台上的广告,与传统电视台、视频网站的广告有何不同?智能电视平台的广告开发会不会遭到用户嫌弃?

 

其实不然。比如开机广告,我们都知道电脑开机有一个等待时间,其实智能电视开机也需要一定的等待时间,如今把智能电视开机过程中的无聊时间开发成广告时间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做法,这显然要比让用户看单调的开机程序好了N多倍。

 

据悉,目前开机广告已成为OTT广告市场增长最为明显的一个品类,鉴于其强制观看、高触达率以及可以定制,已成为80%的OTT广告主最青睐也最舍得花钱的营销手段。据媒体报道,目前乐视TV的开机广告售价就已达到180万/天,这个价格已经可以跟央视《新闻联播》前后的10秒广告相媲美。据奥维数据预计整个2016年OTT市场开机广告达到6-8亿级规模。

 

实际上,用户如果购买会员的话,完全可以跳过广告阶段,权利在于用户自己,而且智能电视的广告形式完全可以更加灵活和人性化,与传统电视广告不同,其与用户的收视体验并不矛盾。

 

比如,“观星”是乐视TV在2016年上线的数据分析与广告投放系统,用户在晚上 8 点打开一场球赛观看的时候,系统就会自动推送一条小龙虾啤酒套餐的优惠信息在电视屏幕上。在测试中,这条信息的打开率是 15.3%,而用户打开游戏应用时推送的游戏手柄优惠消息的打开率则高达 38.8%。

 

这表明,智能电视广告不仅前景广阔,而且广告形式也可以变得更符合用户的需求,还可以是用户愿意接受的一部分。


0
发表评论
游客评论还会后悔2017-03-10 19:10:26
游客评论天天天天天天2017-03-10 19:10:33
更多热评文章

(1 条评论)

(1 条评论)

(1 条评论)

(5 条评论)

(2 条评论)

(2 条评论)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747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