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资讯

落实两会精神 践行乡村振兴,汇通达“超级物种”激活三农资源

关键字:

汇通达
2018-03-20 10:53:00        作者:       来源:环球家电网
核心提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本次两会多次强调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而随着新一届国家领导机构的选举产生,实现乡村振兴的全方位制度供给正在不断强化。贯彻两会精神,通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乡村各种资源要素的活力,成为了摆在乡村企业家们眼前的重要命题。

谁来振兴?如何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产业的支撑,产业兴旺,乡村就兴旺,区域就兴旺,经济就兴旺。在践行两会精神上,中国农村生态电商领军企业汇通达给出了答案。近年来,汇通达以互联网电商对农村流通体系的改造为基础,不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乡村振兴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从店商到电商,汇通达互联网化改造激活乡镇区域经济

 

新华社评论员认为:农村电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通过对农村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可以有效激活农村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自从2012年以来,汇通达用互联网、电商等先进生产力工具“赋能重构”了一张网聚80000家夫妻会员店的农村本地化、现代化新型流通网络,构建了新颖的农村电商化商业模式,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高效融合。

 

 

在汇通达已覆盖的庞大乡镇网络上,构成了以夫妻会员店为核心,叠加了地方政府、企业、农民的生态平台,成为了产业、产品、资源的组织平台、乡镇综合服务平台和产业孵化平台,是凝聚乡村振兴合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激发了农村资源、要素和主体。

 

2018年,汇通达成为具备生态效应的超级物种,也迎来了从单纯的商品买卖,到全面经营农民家庭的资源和需求的战略转折。国家层面对农村事业的持续关注与制度性支持,必将大力推动汇通达从商品销售,到对农村流通实体的改造、再到生态叠加和产业赋能等诸多价值实现最大化的红利释放。

 

从人力到人才,汇通达蓝领大数据扶助农民就业增收

 

一镇一点,为蓝领“赋能”’,帮助农村劳动力和企业双向成长,这是汇通达在扶助农民蓝领就业增收领域的宏伟蓝图,也是汇通达推动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的具体实践。

 

到2017年底,汇通达在全国18个省,建立了80000家会员店,平均每个镇的会员店数量有5.2家。汇通达有最贴近农村市场的网点,“把每个镇5家中的1家会员店整合起来,变成当地的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和信息点,全国最大的蓝领服务平台就建起来了。

 

 

而未来,通过与知名人力资源集团的合作,汇通达将会为农村蓝领们提供更为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就业生活配套服务、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

 

从产品到商品,汇通达产业上行标准化助力农产品品牌化

 

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中国最大的市场潜力和后劲在农村,要紧密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产业发展落到农民增收上来。

 

早在2017年6月,广东角湾村的蜂蜜就已经通过汇通达平台实现了农产品上行,并获得当地政府点赞;此后,宁夏枸杞、浙江嵊州桃形李、奉化多汁水蜜桃等优质农产品也都通过汇通达平台顺利销往全国各地。其中,江西赣州更是实现了赣橙从滞销到日销量突破10000斤的销售奇迹。

 

随着两会各项乡村振兴具体政策的落实开展,汇通达更是要全面发力在更多地区,将优质农产品的上行网络沉降至更加广泛的村村镇镇。标准化运行的农产品上行体系,也将互联网运营推广方式为农特产插上跨越地域的翅膀,推动绿色农村品向品牌农产品的快速发展。

 

统筹谋划,紧密部署,汇通达生态电商模式继续深耕农村市场

 

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汇通达在分布式能源、新能源皮卡车、绿色建筑材料等领域的产业布局已在逐渐展开。

 

2017年7月,汇通达与协鑫光伏共同成立“万户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在农村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截止12月底,汇通达仅用短短4个多月时间,就把光伏事业带进了国内近300个县城。

 

接下来,借着两会政策落实的东风,汇通达也必将在乡村振兴大战略的政策洪流中,在绿色生产方式、绿色农舍和环保农产品发展等多个层面继续奋进,不断孕育乡村振兴的创新动能。

 

0
发表评论
更多热评文章

(1 条评论)

(2 条评论)

“原”色、“真”声 华为智慧屏X65才是私人影院的正确打开方式(2 条评论)2020-04-08 21:34:06

(1 条评论)

(1 条评论)

(2 条评论)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74749号